大学哩

 
  • 游客
收藏 | 举报 2017-09-30 06:46   关注:32483   回答:2

文学常识

已解决 悬赏分:40 - 解决时间 2017-10-01 07:36
古代的哪一种考试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支持(19)  |   反对(3)  |   举报 2017-09-30 07:56
我国古代的“高考相关信息
  • 山东协和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有哪些?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17年招生计划是...
  • 山东协和学院奖、助学政策是什么?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学院简介是什么?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院地址在哪?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专业特色有哪些?
  •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专业设置怎么样?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基本情况怎么样?
  • 山东协和学院2017年招生章程是什么?
  •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业设置有哪些?
  • 今年本科分数
  • 高考资料网站
  • 江苏高考排名
  • 全国高考最高
  • 我高考390
”———科举,在某些方面和现在的高考很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代“高考”也“封卷”

现在高考规定有严格的封卷制度,每场考试一结束便弥封考卷,以防止考试阅卷出现人为弊端。实际上,这种封卷制度在古代“高考”就早已有之。

史籍记载,我国古代科举封卷制度起始于宋朝。据《宋史·选举》说,宋太宗淳化年间,为“革考官窝私之弊”,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时在试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贯,决定录取卷后再开拆弥封。追溯起来,宋代的“糊名考校”法显然当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不过,在古时封建官场腐败的情况下,即便实行考卷弥封制度,还是有不法考官凭借辨认考生字迹作弊。于是,在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真宗赵恒下令设誊录院,由书吏誊抄科考试卷,考官藉誊抄副本评卷。此种作法,把考试封卷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古代“高考”也有“少年班”

每年的高考,几乎都会传出有低龄高分考生被重点院校破格录取的消息。前几年还有学校开设了“少年班”,专门网集“神童”加以重点培养。

然而,对“神童”实行特意培养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大量史料说明,中国自古就不乏“神童”,而古代各朝对这些“神童”也是格外重视,一旦发现,就要着意加以培养,并引为皇朝幸事。

史学有记,早在汉时朝廷就选拔了一些年龄俱在12岁以下的“奇童”在太学读书。唐代科举则专门设立了“少年班”———童子科,只要是年龄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能诵文十通者,就可以入“科”,给予身份。当然,由于年少不经事,他们虽有功名,却不能去治民。

而在宋朝,童子科还“录取”过女孩。宋淳熙元年,有个叫林幻玉的女孩,在中书省应试,主考官挑试诗书43件,全部通过,为此,孝宗皇帝特地封她为“孺人”。

元代也曾规定,凡童子科中试者,一律“录取”到朝廷的最高学府———国子学里加以重点培养。

古代“高考”也重“素质教育”

现在高考,“高分低能”现象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实际上涉及到考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古代的“高考”,古人同样重视这一点。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就是举人到京城会考,金榜题名后紧跟而至的就是高官厚爵。其实,真实情况并非这样,古人在会试取中贡生后,还要面临另外一场考试———殿试,然后才能决出“名次”。

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皇帝除了现场点题让贡生们作文比试外,还要通过问话、观察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考察,最后综合他们的情况,才能定出状元、探花,榜眼等一应名次。

殿试的好处是,通过直面观察,对“考生”平时接受“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解,以尽量做到全面正确地评估其才能。这说明,古人对“考生”“素质教育”的重视不亚于今人。


(阿艳)
举报 2017-09-30 08:18
古代的会试与今天的高考一样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