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原则
上海杉达学院建校20年,坚持公益性、非营利的办学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占有学校财产,董事会和学校党政领导实行亲属回避制;坚持贯彻教育公平性;坚持教学质量和校风建设示范性。
*办学规模
学校拥有金海和嘉善两个校区,占地808亩,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总资产逾8亿元,教学仪器设备逾7000万元;曹光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2.73万册、电子图书10355GB、服务器存储容量60T;建成60个适合学科专业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实训室。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77人。全日制在校生1.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0069人,占86.5%;专科生1556人,占13.46%。20年培养了2.5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设置胜祥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国际医学技术学院、公共教育学院、嘉善光彪学院、沪东工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学科涵盖经济、管理、文学、法学、医学、艺术、工学、理学等8大门类,25个本科专业。
*办学成果
学校积极实施内涵建设,现拥有教育部和财政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3项;上海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项目8项;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政府扶持资金项目19项;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3项;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2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30项等。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五A”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中共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办学目标
上海杉达学院正秉承着“勤奋,求是,开拓,创新”的校训和“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建设成为应用性、国际化、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华美德、世界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管理特色
1、坚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校坚持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作用,将其作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坚持坐班——作为以教学为主类型的、新创建的民办高校,且地处市郊,为保证广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育人环境,我校实行教师“坐班制”。
优化结构——目前拥有专职教师577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44.4%,研究生学历以上占60.83%;聘请兼职教师186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96.2%。长期以来,学校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做法,注重结构优化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和水平。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明确政策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实施“筑巢引凤”工程,积极调配和补充师资,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教授、副教授上课率达到95%以上。
加强培养——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每年选送5-8名优秀青年教师赴美、英、日等国攻读硕、博学位,回校后依教学需要在两年内逐步开设双语课程,累计已选派近50人次;在美国ESEC、CIEE的支持下,还建立了一支稳定的近30人的外籍教师队伍,专门辅导学生外语口语和听力。经过长期的努力,已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业优良、精干务实、充满活力,适应学校内涵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注重科研——学校设立科技发展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近年来,学校整体科研能力逐步提高,获市教委优青项目、创新项目、重点项目、晨光项目,以及高教学会、教育研究、德育研究等各类科研项目240余项,同时承担国家和上海市规划教材编写任务,在核心期刊、一般期刊上刊登论文数逐年递增。科研工作不仅催生民办高校科研机制的建立,对于教学水平、教学特色、学生就业竞争力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学生在全国和上海多项专业竞赛中获奖,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较好水平,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
注重外语:学校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重视语言基础和综合运用教学,每年聘请30名左右的外籍教师小班授课,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本科生通过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2届本科毕业生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为96%和54%。在培养计划的设置和课程教学的组织中,突出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性原则、专业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原则、实践课程的行业背景原则、能力培养的面向基层原则、双语教学的国际视野原则,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较好理论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德育为先: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凸显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创新意识。针对民办大学学生的实际,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将党课作为公选课创新校级党校培训和活动形式,积极发挥学生党支部、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学生辅导员助理队伍在大学生教育及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动适应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个性发展,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鼓励自主:我校充分尊重考生的意愿,尽量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部分专业按类招生,一学年后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人特长,按照一定的筛选规则和程序,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为解决“一考定终身”或因高考志愿填报不慎“入错行”造成学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允许优秀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学校由允许第一学年成绩前15%同学可申请转专业扩大到前25%,大大增加新生转专业的机会。积极而稳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在课程学习与专业选择方面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第二专业。学校参加上海市东北片普通高校教学协作组,本科生在入学第二年可参加由上海市东北片复旦、同济、财大、上外等近十所普通高校组成的跨校辅修专业,经考核合格,可获得上述高校颁发的《跨校辅修专业证书》。
抓好就业:学校多管齐下狠抓就业工作,惠及广大毕业生。健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开设就业指导网络教室、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等措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各专业通过产学合作共建立了140余个实践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认可,学生在全国和上海多项专业竞赛中获奖,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较好水平,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加快国际合作交流进程
学校坚持国际合作办学战略,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进程。1996年以来,我校先后与30多个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主要包括:英国赫尔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埃赛克斯大学、美国瑞德大学、加州州立大学洛山矶分校、索诺玛州立大学、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宾夕法尼亚州克莱瑞恩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创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和ESEC、 CIEE等教育机构。
200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 我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引进国外师资、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和教材,共同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2008年,该项目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第三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2年起,本项目累计赴美留学八批,学生留学人数200余人,其中97%以上学生可获得两校学士学位,80%以上学生可获得瑞德大学硕士学位。此外,我校与美国美利坚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建立的“全球教育项目”先后有33名毕业生赴英、美两国学习,并有26名学生在美、英两国继续深造,先后在英国诺丁汉大学、曼彻斯特等大学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有近20人已学成回国。2004年起,我校和英国赫尔大学的合作也正式启动,2004起先后有近30名学生赴英国赫尔大学深造,另外有近10名学生赴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深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