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65亩,建有3个校区,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校舍建筑面积为80.88万平方米,总资产23.37亿元,固定资产13.23亿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55亿元。图书馆藏书222.2万册,有中外文期刊4000多种,电子图书49.2万册,声像资料3.5万余件,是甘肃省五大文献收藏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30132人,其中本科生22855人、硕士研究生3334人、博士研究生245人,高职生2804人、预科生30人,留学生155人,自考助学班709人。成人学历教育在册学生26209人。学校有教职工2276人,其中专任教师1543人,有双聘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52人,教授245人,副教授479人。有包括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学者、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人选等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230余位。已形成了一支整体结构比较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学校学科特色鲜明,门类齐全,涵盖了工、理、经、管、文、农、法、艺术等8大学科门类。现有65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05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涵盖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工程管理硕士(MEM)、在职工程硕士、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学校在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与特色。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环境工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车辆工程等学科在国内高校具有较强实力。在风能太阳能、绿色真空镀膜、防扬尘技术、绿色生态农药、染缬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 目前设有研究生院、土木工程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等20个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6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88个各类研究所。 学校是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北基地,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院校之一。2003年学校开始进行留学生培养,2008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海外留学生招收院校,累计培养、招收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生1500余人。2005年,学校成为全国高水平运动员招收院校,已招收、培养了134名高水平运动员。2006年,学校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研资格,已累计推荐研究生513人。2009年,学校成为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0年,学校成为全国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单位。2011年,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积极探索职业资格培养鉴定与本科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行的双证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使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我校被评为“2011-201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3-2014年,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甘肃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我校连续两年在甘肃省高校中排名第一。 学校积极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外30多所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按照“2+2”、“1+3+1”、“3+1”等模式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已累计培养联合办学项目生200余人。此外,先后选派200名中青年教师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进修、攻读学位和科研合作,有近百名外籍专家学者应邀来校交流讲学。 学校以“兰州交通大学董事会”为纽带,先后与120多家企业单位、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学研产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经过57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就业形势、创新能力、对外交流、拥有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数等多项核心办学指标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将共同努力把学校办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